6月10日,DIA中国数字健康社区与上海市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联合承办的“DCT数字化实践先锋” 系列专题研讨会第四期“远程访视实践探讨”成功举行。来自业内的各方讲者,讨论嘉宾及众多观众参与了本次线上研讨会,会议由来自上海市药学会的李永昊DIA数字健康社区的郭栋共同主持。

 

主题演讲嘉宾

 

田正隆

高博医疗集团临床研究中心首席数据官

 

林峰

上海信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讨论嘉宾

 

李华芳 主任医师,博导

SMHC-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执行主任

上海市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

上海市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

 

元唯安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上海曙光医院GCP中心主任、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市药学会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马立恒

辉瑞中国新药开发战略与技术创新负责人

 

郭彤 博士

零氪科技执行副总裁

演讲一:实践中远程访视探讨

 

高博医疗集团的田正隆认为DCT的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而技术是其实现的路径。监管的态度对于DCT的深入推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美国FDA还是中国NMPA,等监管机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专门DCT相关的指南,但是中美监管方对DCT的态度还是开放和积极的,也在很多指南中提及DCT的理念。不可否认,DCT落地实施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如:远程随访工具需要具备哪些核心功能、护士跨地点执业等问题。

在实践方面,高博医疗集团正在开展以一个慢性疾病管理相关的观察性研究,对电子知情同意、ePRO、远程诊疗、样本采集与检测、远程随访和评估、远程监查和中心化监查等DCT手段进行可行性评估和验证。针对远程访视这一话题,讲者特别抛出了“什么样的远程诊疗平台是适合的?这样的平台应该具有什么功能?”的灵魂拷问。在实践中,高博结合其互联网医院平台进行远程诊疗,但进一步拓展,国外已经有很多支持DCT远程诊疗的平台,其核心是满足临床试验数据信息安全及数据溯源要求等监管核心要求。随着法规的不断细化,相信未来开展DCT及技术开发和实施会更加有迹可循,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场景。

延展讨论:

李永昊:

技术只是工具,而患者的需要才是DCT的驱动力。DCT在疫情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仍需验证其在非疫情的环境下,是否仍然被监管机构认可并相对于传统临床试验等效或者优效。例如,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医生对于病人的诊断甚至会受到气味的影响,而目前明显还不存在传递味觉的手机。

李华芳:

远程访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疫情带来的障碍。以远程访视中的量表为例,虽然远程访视量表采集有一定局限性,并不是所有量表都可以通过远程访视的方式采集,但提前沟通并经过伦理备案的远程访视量表采集,的确能够有效的解决一部分量表在疫情中无法现场采集的痛点。要注意到的是,互联网医院在疫情下得到了极大发展,对于依托于互联网医院的远程访视将是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源文件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DCT的发展也应当借力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大潮,解决远程访视实践中的短板和风险。

郭彤:

分享宝石花医院试点外院随访的实际案例。起因是受试者因疫情原因无法访问临床试验定点医院,因此考虑改到宝石花旗下一家GCP医院进行随访。双方医院的研究者和伦理机构等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和授权,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培训,充分考虑了数据的采集、备份和转移,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合规性和可追溯。最后也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

元唯安:

疫情不是常态,在非疫情的正常状态下使用DCT需要充分考虑合规性的问题。第一,DCT方案是否符合临床试验本身的合规性;第二,是否符合我国医疗卫生相关法规,如多点执业;第三,信息安全问题,是否保护了受试者的隐私。

元主任还指出,源文件不应仅仅限于HIS或EMR系统等院内医疗数据,某些医疗过程未介入,但是对于整个临床研究提供支撑的文件也可以被理解为源文件。另外,eCOA中量表的使用不应是简单从纸质版到电子版的转换,而是要经过复杂的验证。这个对于证明量表的一致性是不可缺少的步骤。

演讲二:患者远程数据采集的中国实践与挑战

 

信华医药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林峰从eCOA的概念出发,给大家带来了eCOA的中国实践案例。eCOA是DCT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注册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研究,目前多用于肿瘤、呼吸、消化、皮肤等多个治疗领域。根据《中国电子临床结局评估(eCOA)报告:发展趋势及挑战》,eCOA中国解决方案有5点要求:

  • 推荐采用BYOD或Hybrid方式的客户端

  • 提供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功能/特性

  • 灵活的底层架构设计,易于快速部署,快速启动项目

  • 提供本地化服务器部署

  • 提供本地化服务和支持团队

讲者分享了三个国内的实践案例。案例一是eDiary的应用。通过在受试者APP在BYOD的设置,使用eDiary功能来记录用药信息,并自动汇报给相关研究人员,以方便对受试者用药进行提醒和管理。在该项目中,eDiary还利用同一系统满足了II/III期无缝适应性设计的需求,为申办方节省了费用和时间。案例二是eDiary+ePRO的应用。应用中的亮点包括:量表的翻译、验证、电子化迁移和一致性确认,在一定时间内补填日志功能,BYOD+定制手机的混合模式以及疫情下ePRO从在Site填写无缝转换为在家填写。案例三是eCOA+TeleVisit的应用。案例中的随访期使用远程访视来完成。计划通过Site端使用平板电脑,患者端使用手机的方式完成1000余次远程访视。

讲者在分享的最后提出了DCT的三大挑战。挑战一:法规的发布与指导-等还是做。挑战二,观念的改变-用还是看;挑战三,数据完整和患者隐私保护-用和好用?

延展讨论:

李永昊:

研究者和DCT工具提供方对DCT推动力的来源天然有着不同的立场。技术推动还是目标推动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实现路径不同。关于法规等还是做的问题,个人理解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现场核查时审核查验中心是否会提出挑战;二是在技术审批时CDE是否会对技术方法提出挑战。从李总多年实践来看,至今未发现因为使用新技术被审核查验中心在合规性上质疑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目前情况下,监管当局很难从指南层面给出细致的指导,这就要求申办方应当考虑若使用新技术被CDE挑战时,有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科学性问题,而不只是法规问题。

马立恒:

远程访视相关的文献数量从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呈现井喷式的增长,而监管机构对DCT的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无论有无疫情的影响,DCT都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因为便利了患者加入临床研究,并更加以患者为中心。不可否认,远程访视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对于患者神态、黄疸、皮疹等面诊时容易判断的症状,通过视频连线来判断,有其困难之处。当然,对于这些困难,技术公司也会不断的提出解决方案。最近辉瑞有个淤积性皮炎的临床研究,在远程视频方式过程中使用了标准的光照环境和移动终端进行拍摄评估,从而保证评价的一致性。与上述局限性相反,远程访视对于数据采集在某些情况下反而有其先进性,例如使用eDiary/ePRO采集患者偏头痛次数,相比于在Site现场填写,反而会减少患者因延迟填写而导致回忆性偏倚。相对于传统访视,远程访视的一致性和患者满意度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其优势。

李华芳:

对于法规,我们不应该等而是应当做。正如李博士所述,目前查验中心并没有因为使用新的技术而被质疑。只要经过风险评估后,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追溯性等要求就可以使用。eCOA在提升数据质量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主观量表很容易出现偏倚,而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使用的中心化量表评估就是一种远程评估。当然,远程量表评估在使用时需要对量表进行必要的验证,否则会对试验结果产生重要的不良影响。另外,精神科的诊断中越来越重视患者自我评估,因此远程采集患者的自我评估数据需要充分考虑到数据偏倚的风险,做好相关的验证和评估。

 

 
 

如您还未加入DIA全球会员,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获得会员权益!

会员小提示

本期社区直播已在DIA全球会员专区上线,会员可直接登录观看!

会员可登陆线上专区,浏览近期社区直播回放。

1

登录:http://kc.dianow.cn/

2

点击DIA全球会员,会员专享社区直播回放,观看回放。

 
 

近期直播列表

 
 
 

向上滑动阅览

6月

6月1日 | 首届促进中国儿童用药研发与科学监管交流会

6月13日 | 监管科学及数字化解决方案 | DIA中国数字健康社区:TIRS文献解读6月篇

6月12日 | DIA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学院名师大讲堂 | 第三期

6月11日 | 第四期:远程访视实践探讨 |“DCT 数字化实践先锋”系列研讨会

6月10日 | 药品注册人员能力建设和职业发展 | DIA RAC “法规三人行” 第十一期

6月9日 | 临床试验中的实验室数据管理经验分享专场

 

5月

5月25日 | 中日健康交流会

5月30日 | 真实世界试验 X 上市后确证性试验

5月27日 | 监管科学及数字化解决方案 | DIA中国数字健康社区:TIRS文献解读5月篇

5月27日 | 药品专利保护和衔接 | DIA RAC “法规三人行” 第十期

5月25日 | 以患者为导向的新药研发 l 欧美法规热点进行时第二期

5月23日 | 第三期:疫情下临床试验持续开展之源文件查阅 | “DCT 数字化实践先锋”系列研讨会

5月21日 | 特别专题:死亡时间,如何溯源

5月20日 | 【医院药物警戒系列】| 用药错误,离我们这么近,原来还可以这么编码!

5月20日 | HBV功能性治愈研发进展

5月14日 | 临床试验各方职业化探索之路

5月13日 | DIA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学院名师大讲堂 | 第二期

5月13日 | DIA中国数字健康社区

5月13日 | 药品注册检验 | DIA RAC “法规三人行” 第九期

 

4月

4月29日 | EMA临床试验指南_计算机化系统和电子数据

4月29日 | 第一期:DCT中受试者权益保护实践——不仅仅是电子知情

4月29日 | 基于风险的注册核查

4月25日 | 随机化试验中伴随协变量矫正的边际治疗效应估计方法

4月23日 | 守伦理价值规范 促医学科技发展 |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线上研讨会

4月22日 | siRNA 药物新进展 | DIA中国临床科学社区(CSC)科学进展前沿直播

4月20日 | 真实世界研究在产品生命周期和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 DIA RAC “法规三人行” 第七期

4月19日 | 药物警戒X质量管理 |【PV跨领域对话】系列之第2场

4月16日 | DIA临床试验设计与统计学院名师大讲堂 | 第一期

4月15日 | 探索医药研发中人类遗传资源合规管理路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研讨会

4月15日 | “DCT 数字化实践先锋”系列研讨会

4月15日 | 真实世界研究在产品生命周期和新药研发中的作用 | DIA RAC “法规三人行” 第七期

4月14日 | 【企业药物警戒】系列 - 不同的研发赛道,共同的PV初心

4月1日 | DIA中国临床项目管理社区(CPMC)与DIA中国机构能力提升社区(SAIC)2022年联合沙龙

4月1日 | DIA中国产品线组合与项目管理社区(PPMC)线上直播 | 弱矩阵组织中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3月

3月31日 | 三月临床试验中的核查经验分享专场 | DIA中国数据管理社区(DMC)线上直播

3月27日 | DIA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社区Coming Soon!| 热点直播:人遗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研讨会

3月25日 | CMC统计在药物开发生产及注册中的应用 | DIA RAC “法规三人行” 第六期

3月21日 | 药物警戒X流行病学 | 【PV跨领域对话】系列之第1场直播

3月18日 | 罕见病药物研发的挑战及设计考量: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例 | DIA中国统计论坛第XI期

3月18日 | 真实世界研究的前沿进展 | DIA中国临床科学社区(CSC)与真实世界研究社区(RWD)联合直播

3月7日 | 2022 DIA “PV策略及风险管理会议“精选速递 | DIA中国临床安全与药物警戒社区直播

2月

2月25日 | DIA中国统计社区直播 | FDA对BOIN方法的审核及修改意见解析

2月25日 | DIA中国机构能力提升社区第六期沙龙活动直播

2月25日 | DIA中国临床伦理工作组启动仪式直播

2月23日 | DIA全球与中国法规事务社区梦幻联动,共同探讨中美药品注册热点话题 | DIA RAC “法规三人行” 第五期

1月

1月20日 |《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建议书》研讨会邀请函 | 一起向未来 “Together for a Shared RBQM”!

1月14日 | 抗肿瘤细胞治疗的前沿进展 | DIA中国临床科学社区(CSC)科学进展前沿线上直播

更多往期社区直播及会员权益可直接登录网站查看

 

拓展阅读

 

2022 DIA中国年会

与您不见不散!

 

 

 

 

更多会议日程请长按识别右侧

二维码

展览预订别错过最优时间!

展览、会议支持及广告预订:

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 

张莞宸

Tel.: +86 10 8221 2866*6007

Email: zhangwanchen@ccfdie.org 

杨纪虎 

Tel.: +86 10 8221 2866*6005  

Email: yjh@ccfdie.org 

 

 
 
 
 
 

DIA全球会员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ICH 专题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2022 DIA中国年会暨展览会

 
 
 
 

活动预告

 
 
 
 
 

 

关于DIA

直播总结及会员回放 | 第四期:远程访视实践探讨